第(1/3)页
一个历史人物的褒贬评价通常与当下的政治形势有很大关系。
比如说明空女帝。
鼓吹平等的时候,就可以褒她,宣扬女子也可以做皇帝,上承下启两个盛世。
打压佛门的时候,就要贬她,依靠佛门成事,任用酷吏,对外战争失败,丢土失地。
至于这个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,不重要。
道门还有一个例子,那就是五代大掌教。
当道门共识是削弱大掌教权力的时候,对于五代大掌教的评价就是极为负面的,距离彻底打倒五代大掌教只剩下一步之遥,只因为五代大掌教与道门捆绑太深,完全否定五代大掌教会动摇道门的根基,这才不得不停止。
在经历了一系列乱象乃至内战之后,道门的共识变成了必须要有一位实权大掌教,国不可一日无主,最好是雄主,那么五代大掌教的评价又转为正面,成为仅次于玄圣的有功大掌教。
事实上从七代大掌教在金阙议事为五代大掌教翻案开始,一直到齐玄素上位,五代大掌教的风评都在迅速回升,齐玄素延续了师父的大部分政策,包括为五代大掌教翻案,他要重新集权,也是翻案的受益人。
这也在情理之中,七代大掌教时期,七代大掌教是决策者,齐玄素是执行者,他也深入参与其中,师徒二人的传承并非在于功法或者财产,而是政治遗产,齐玄素自然不能自己否定自己。
现在齐玄素也面临一个问题,想那就是关于姚祖的定位。
从齐玄素掌握的部分事实来看,姚祖真没少搞小动作,包括东皇上位,沈长生失败,都有姚祖的影子,甚至是后来的姚令叛乱,也是姚祖打好了基础。
第(1/3)页